今天是冬至,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顾名思义,即是严冬到来之日。一年之中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此后昼夜交替发生逆转,白天渐长,夜晚渐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指的就是阴气到冬至时盛极而衰 ,相反的,阳气则从此开始萌芽。 冬至,俗称"冬节",自古就是非常隆重的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至唐宋尤盛,《东京梦华录》云:“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礼先祖。官敢官扑,一如年节。”可见,当时重冬至节之风。 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消寒图》是老北京熬冬的传统习俗。刘侗的《帝京景物略》记载:“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北京民俗博物馆就曾于去年的冬至日始在东岳庙门前树立起《九九消寒图》,供游客赏玩。而冬至数九的《九九歌》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此外,冬至吃馄饨是老北京重要的节日饮食习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以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就成为老北京的饮食习俗。 阅读完标题为(老北京冬至习俗)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