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与少年》节目中的李菲儿 《花儿与少年》显然是一档众说纷纭的节目。大家对它有着太多的解读:有的看到了意大利的美食美景,有的看到了穷游的艰辛,有的说这体现了年龄代沟以及人生观的冲撞,有的看到了光鲜外表下年轻男人的不可靠,有的找到了完美女人的择偶标准。 导演组之前只是把节目定位在“明星出国旅游”,具体人物关系设置却几经周折。想过让年轻明星带父母出门,或是夫妻一起,最后定位于五女两男的关系,其实是为了深层次揭示男女在社会关系中的感情——不止爱情,更可能是亲情、友情。节目总导演廖珂介绍说,为此他们研究过三四百位女明星,才敢发出邀约。 导演组对节目中各明星所展现的性格基本预判是准确的,但真正呈现的角色分工却是后期拍摄展现出来。五个女明星在演艺圈本身地位就不同,面对镜头明争暗斗几乎是演员的本能。比如刘涛是当兵出身,做事井井有条,是个类似田亮女儿一样的女汉子,每次照顾安排大家镜头自然就多;凯丽的英文不好,那就只能想到写诗作词,走“逗”的路线;菲儿最没存在感,但是给刘涛偷偷买发卡也很赚人缘……女人间的关系原本就微妙,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巧妙抢镜头。 “失控”的拍摄 为了更体现自助游的感觉,湖南卫视没有直接找旅行社安排行程,而是找来了真正懂自助游的人,希望从普通人角度来规划路线,媒体人橘子就是其中一位。之后橘子又请来去过二十多次意大利的旅游作家赋格合作意大利行程。两人加入团队后,兵分两路,和行程组一起历经两次踩点儿,给明星量身定做了旅行攻略,所有景点路线都清清楚楚。没想到明星们却不按计划走,而是很有想法地在当地拿地图、咨询、买书,甚至会关起门来不让导演组知道他们在商量行程。这无疑给拍摄增加了难度。 比如第二期节目中的“罗马假日”就是明星们自己突发奇想的一条线路。在第三期节目中,张翰、凯丽、许晴临时决定在西班牙广场坐马车,为了追上明星,摄像们不得不扛着机器在罗马街头一路追着马车狂奔。“我们先是把吊挂的小型摄像机装在了明星的马车上,又另外租了辆马车在艺人的马车前面拍,效果都不好,最后摄像师只能扛着设备追着马车满大街跑。没想到马车越走越快,摄像和导演都跟不上了,只好去租了的士,结果上车后发现马车可以进巷子,的士却进不了,最后只能下车继续狂奔。”廖珂回忆说。 苦逼的“追”星 拍摄期间廖珂最大的担心还是明星的人身安全,“在国内都不敢让明星自驾,何况是人生地不熟的国外呢?”在第四期节目里,张翰他们从罗马开车自驾到托斯卡纳,本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却因为迷路意外足足跑了近八个小时。明星迷路起码还有导演组,更惨的是工作人员,走丢了就得自己找路回家。有一次一位摄像师在拍摄结束后走丢了,语言不通,手机没电,还不知道酒店叫什么,最后愣是靠着看月亮找方向摸回了酒店。 拍摄时另一大麻烦就是跟丢人,为此节目组有制作统筹专门研究怎么跟拍。“比方在罗马机场里明星可能坐地铁、打的、租车或坐大巴,那就得做出四种方案。再比如明星突然要去坐观光巴士了,我们就派一组人上巴士,其他人赶紧上拍摄车,一路跟着。有时候一个岔路口人就找不到了,我们就用对讲机联络,分头去找。”廖珂说。 真实的文化碰撞 拍摄期间廖珂有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到意大利张翰就有那么多女粉丝接机,没想到华晨宇第二天就基本把财务的职务自己解除了,没想到明星累急了会去抢他们的车坐,偷他们的饭吃……但最郁闷的还是,很多次明星都说好去哪个景点,结果临时改路线。谁让这是真人秀呢?得让明星自己拿主意。还不能提前询问或引导明星,一问就涉及违规。 廖珂的初衷其实只是想做一档关于人与人之间、陌生人之间关系的节目。“我们现在很少集体生活,不是一个人呆着,就是跟家里人一起。就像凯丽他们后来有次聊天,说这种关系以后得叫‘战友’,现在社会真的很缺这种机会。至于旅行,只是创造一种情景,会把人的衣食住行、白天黑夜都装进去。” 从节目效果来看,《花儿与少年》确实反映了国人的生存状态。观众惊讶地发现,即使是那么有钱的明星,也不善于发自内心地享受旅行和规划自己的生活。他们中的多数人没有普通自助游人那种惬意的心态。但其实何止是明星无法享受旅行,橘子回忆她曾经在西班牙和一个导演考察当地美食学校,就是先帮明星体验会碰到的问题,在学做菜的过程中,两人永远在不停聊微信,外国老师最后忍不住了,问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他们不理解,这么美好的课程,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好好享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