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里·比尔盖·杰伊兰 经历了十余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戛纳的电影盛宴24日达到最高潮,也同时接近了尾声。当晚,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举行颁奖仪式,北美影片表现比以往抢眼,斩获不少重要奖项。而已经执掌戛纳电影节超过35个年头的吉尔·雅各布也用自己的方式告别了金棕榈奖的舞台。 大奖献礼百年纪念 土耳其导演努里·比尔盖·杰伊兰作品《冬眠》从入围主竞赛单元的18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夺得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 在颁奖仪式上,当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宣布金棕榈奖归属影片《冬眠》后,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登台领奖的杰伊兰显得十分激动,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完全没有想到能够获颁金棕榈奖,我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今年恰逢土耳其电影100周年,这真是一个完美的巧合。” 北美影片出人意料 北美影片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的表现可谓出人意料,尤其是年仅25岁的加拿大导演格扎维埃·多兰大放异彩。他不仅凭借影片《妈咪》同带来新作《再见语言》的法国新浪潮代表人物让-吕克·戈达尔共同分享了评审团奖,而且还赢得超高人气,成为电影节后半程戛纳海滨最耀眼的人物。 美国导演贝内特·米勒则凭借影片《狐狸捕手》将最佳导演奖收入囊中。加拿大导演戴维·克罗嫩贝格的作品《星图》也帮助女主角朱丽安·摩尔摘得“影后”桂冠。 不说再见展望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雅各布当晚担任了金摄影机奖的颁奖嘉宾。本届电影节后,记者出身的法国Canal+电视台前总裁皮埃尔·莱斯屈尔将接替雅各布出任戛纳电影节主席。 当雅各布在本届电影节金摄影机奖评委会主席、法国女导演妮科尔·加西亚的搀扶下走上舞台时,颁奖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人们知道,与雅各布告别的时刻即将来临。然而,没有伤感、没说“再见”,雅各布只是借由他所颁发的奖项展望了电影的未来。他说:“金摄影机奖就是面向未来的准备……” 在全场观众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中走下舞台的雅各布并没有驻足回首,但是很多人都看到了他微红的眼眶。 (据新华社电) 《冬眠》无需看懂 只要安静感受 无可挑剔的摄影,行云流水的掌镜,安纳托利亚高原赋予了土耳其导演努里·比尔盖·杰伊兰无尽的灵感,而土耳其的风景在杰伊兰的远景镜头里则显得壮阔静穆而美好。人物线索亦不复杂,近景特写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人物情绪的微妙变化。安静而深厚有力的镜头贯彻电影的始终,体现了大师对影像的严格要求和精细讲究,也是摄影出身的杰伊兰最擅长最有魅力的独到之处。相较于影像的宁静肃穆和深沉有力,《冬眠》大概是杰伊兰最“话唠”的一部电影。大段大段的台词在演员一镜到底的演绎里一句句敲打着观者的心灵。好几段十分钟以上的长镜头对话,让人不得不慨叹杰伊兰电影台词创作功力的扎实,也佩服演员精湛自然的演技。 电影最后近一个小时的表现拯救了多少有点沉闷的前半部分,精彩的台词和渐入佳境的人物形象,让电影开始变得更加诱人。人物角色在长时间的塑造中逐渐变得立体丰满,特别是最后20分钟的一场辩论与交谈,完全让人眼前一亮。人也终于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完全振作起了精神。究竟有多少观众是一分钟也没有在三小时中睡着过的呢?电影结束后,大家互相开着电影《冬眠》与“催眠”的玩笑,身旁的法国媒体人也不禁相互抱怨起电影“太长 ”的不足。不过,电影的长度始终是导演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也许杰伊兰只是想沉稳缓慢,带着一如既往的静穆来叙述他的故事,赋予他镜头中孤独的人们以厚重的生命,更让观者在与现实生活最大化同步的节奏里真切感受到人性的微妙与真实。 (整理/郭洋) 第6677届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冬眠》(导演:努里·比尔盖·杰伊兰,土耳其)评审团大奖 《奇迹》(导演:艾丽斯·罗尔瓦赫尔,意大利)评审团奖《妈咪》(导演:格扎维埃·多兰,加拿大)《再见语言》(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法国)最佳导演 贝内特·米勒(《狐狸捕手》,美国)最佳男演员 蒂莫西·斯波(《透纳先生》,英国)最佳女演员 朱丽安·摩尔(《星图》,加拿大)最佳编剧 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及奥列格·涅金(《利维坦》,俄罗斯)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雷帝》(导演:西蒙·梅萨·索托,哥伦比亚)“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白色上帝》(导演:科内尔·蒙德鲁措,匈牙利)金摄影机奖《派对女孩》(导演:玛丽·阿马舒克利、克莱尔·比尔热、萨米埃尔·泰斯,法国) 电影基金奖一等奖 《卑鄙的人》(导演:安妮·西尔弗斯坦,美国) (整理/郭洋) 阅读完标题为(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幕 《冬眠》摘得金棕榈)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