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北京 > 正文

奶子房村“整容”迎汽配城

2014-08-26 15:49 来源:网络 浏览:
今年4月,四元桥汽配城的400多家公司整体搬迁,其中近200家迁至京承湾汽车文化创意服务园,就在奶西村大门对过,顺白路南侧。原汽配城商户也开始在奶子房一带寻找新的住处

  今年4月,四元桥汽配城的400多家公司整体搬迁,其中近200家迁至京承湾汽车文化创意服务园,就在奶西村大门对过,顺白路南侧。原汽配城商户也开始在奶子房一带寻找新的住处。上千名新的租客涌入奶东村和奶西村,数量相当于一个村的固定人口。奶子房村立刻发生了化学反应,大兴土木和治理村容,形成一个依附于汽配产业的城外村和微型商圈。迅速繁荣的背后,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944路是唯一一条从城内通往崔各庄奶子房的公交路线,在奶东村和奶西村各停一站。在奶东村站下车,向东二十米就进入村子的主路,并行三辆汽车绰绰有余的村路上人影稀少,偶尔只有一两个孩子在奔跑嬉戏,生活超市和小饭馆也生意寥寥。

  因为汽配城的到来,奶东村忙着盖房,奶西村则在村里和顺白路边迅速开起了不少新的店铺,牌匾规格统一,形成了村落间的一个微型商圈。汽配城搬迁导致流动人口的突增,让两个村子遇到了第二春。

  同样,新发地菜贩集中的陈留村,动批导购扎堆的南平庄村等城中村都在某个大型产业的影响下迅速繁荣。不过,繁荣背后仍旧遮掩不住其中的隐忧。

  千余工人住进奶子房村

  下午5点半,在路南的京承湾汽车文化创意服务园里,刚从四元桥搬到这里不到四个月的汽配城工人还在忙碌。穿着蓝色工作服的修车师傅李欣一只手拿着工具,踩着梯子爬到轿车顶上,聚精会神地修理。这样的工作一般每天从早8点开始,到晚8点结束,但是“搬到这边以后,生意没那么好了。”

  “搞装饰的都去了顾家庄。那边没有一楼可租,都在二楼,但修车还是得在平地上,所以我们来这儿了。” 李欣说,搬到新址的大多是汽车修理和清洁店,差不多有二百家。

  占地14万平方米的新汽配城,远没有被占满。其他师傅也纷纷表示怀念在汽配城的时光,“现在这地方还是太偏僻了,交通也不方便。”

  临近的奶西村与奶东村成为李欣和千余名工人的新租住地,东北五环外约4公里的奶子房村,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村子发展成东西两村,民国之前就已正式改名为奶子房村,但是仍分奶东村与奶西村。

  一位修车店老板透露,汽配城工人的薪水在每月5000元到7000元之间,搬迁后店铺生意虽然有下滑,但对工人影响不大。在奶西村平房里租一个房间只要300元,在奶东村租楼房里的单间,条件最好的要1000元,20平方米足够两人合住,每人只需分摊500元,租房压力较小。奶西村与京承湾只有一街之隔,奶东村离这里也不过500米的路程,方便工人们8点多下班后尽快到家休息放松。在李欣等人看来,奶子房的两个村很自然地成为汽配城工作人员们租房的首选。

  奶东村

  大兴土木

  前所未有

  奶东村村口,一栋正在修建的三层楼房格外醒目。村子中心,楼房毫无规律地从平房中蹿出,每栋差不多建好的楼下,生活超市已经开张,没建好的楼里也已经晾起了衣服。村子东侧一带,三层楼的骨架连成一片,楼底堆满了砖头和沙子,堵死了一半的路。在村子住了三十多年的祁大爷说,从没见村里这样“大兴土木”。

  拐入较窄的巷子,轿车和面包车停在平房的墙外一动不动,房外的村民坐在小板凳上晒太阳、洗衣服,狗懒洋洋地趴在主人脚边。盖房工人正在一言不发地运沙、搅拌、砌砖,在原本整齐分布的平房间,一栋栋三层小楼悄悄拔起。一家超市老板说,村子正在起变化,楼房越来越多,“都是用来出租的。四元桥汽配城搬过来了,租房的又开始多了。”

  一名村民回忆,曾有一个奶东工业区,是奶东村附近一个工厂聚集区,建筑公司、运输公司和纺织厂尤多。“大概三四年前,但这些厂子都搬走了。”随着工厂一同离开的便是租住在村里的工人。这几年,奶东村开始变得冷清,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嘈杂的喊声很少在村中出现。

  “现在妥了,汽配城又过来了,等着看吧,以后人会更多。没看村里又开始盖房子了吗!”村民祁大爷告诉记者,他担心越来越多的人会把村里和那条水沟搞得更臭,“人就是垃圾生产机器,人越多,村子就越臭。”

  一家汽修店的老板表示,汽配城商业集中化的优势,将逐渐吸引更多商家前来,会增加奶子房村的外来人口压力。同时,村民们正是看准这个时机,纷纷盖起楼房。一名村民说:“汽配城过来的工资高,可能不爱住平房。楼房不但房间多,房租也能涨三倍。”

  奶西村

  统一“整容”

  想分杯羹

  汽车修理店、五金建材批发、烧烤城、美发店、成人用品、公寓、食品厂……在奶西村临顺白路的一侧和进村的主路两旁,大大小小的各种店铺全部统一规格:灰色的砖墙,蓝色的牌匾、橙色的近隶书体的大字。整齐划一的风格,与紧邻的奶东村和对面的京承湾形成醒目的区分。村民都说,这已经成为“奶西村的标志”了。

  在写有金色“奶西村”三个字的大门边,执勤的保安人员告诉记者,“这些牌匾都是村里大队统一给做的,一个多月前的事儿,治理村容。”大门旁一家汽车修理店的老板说,这些店铺一半以上都是这几个月新开张的,老板也都不是本地村民。“开饭馆的和开旅店的是因为汽配城有需要,像我们开汽车修理的,是想沾沾汽配城的光儿。”本地村民都说,为了抓住汽配城迁入带来的商业机会,奶西村在“面子”上做足了功夫。

  奶西村的进村主路,比奶东村更宽更干净,两边店铺整齐划一。在村子深处,石头和沙子铺成的巷子小路却格外狭窄,据村民说,每逢雨天,寸步难行,“都得踩着砖头走路”。

  村里两层以上的小楼很少见,只有些公寓是楼房,但建筑也都显破旧,并非新建。大多平房小院还保持着几十年的原貌。这个村子的房租,比奶东村要便宜一些,平房都是200元一间,楼里的单身公寓也只要400元。“出租房屋”的信息贴满了平房的砖墙和路边的电线杆,电线杆下面则总是堆满了生活垃圾。

  一位在马泉营附近工厂上班的小伙子说:“汽配城迁过来大伙儿都知道,但这儿的房租没涨。这边马路上新开了不少店铺,整得都一个样,挺有意思的。”

  大型产业带给城外村什么

  几天前的傍晚,奶西村西南角一名男子在殴打一名女子后当场自杀身亡。救护车赶到后只接走了被打的女子,呼叫声则招来了奶西村不少租住户,站在被警察拦住的现场外,踮着脚尖站在三轮车或路边高台上围观议论。

  大型产业带来了众多的流动人口,也带来了治安隐患,对此连工人们自己也心知肚明。汽配城的工人在选择租房地点时,对居住的安全性也有所考虑。在奶东村的楼房里,房东会介绍每一家租户给你认识,大多是楼下超市的老板和有正式工作和暂住证的人,长期稳定的租客较多。但平房里的租客流动很快,身份不容易确认。奶西村的一名租户说,“丢东西太正常了。但是打人抢钱这种事不是经常有的,没有想得那么夸张。”

  李欣说自己“坚决不住平房,平房里到处有危险,电线乱接也是危险。”虽然这里的楼房没法接有线,看不成电视,而且奶西村又比奶东村离京承湾更近,但只要能负担得起房费,大多数汽配城的工人还是更倾向“去奶东村住,来奶西村吃。”

  奶西村一家小饭店的老板说,付了租金请了厨师,自己又是服务员又是老板,一家小吃店就开张了,而至于营业执照等证件,村子里也不会去查。“很多家都是这样的,被检查的几率几乎是零。”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一些城市周围的村子,有的村庄也可以称之为“城外村”,因为某一个大型市场或者大型商业的存在,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外来打工者聚集的区域。与居住着年轻毕业生的“公寓村”不同,这样的城中村人员构成复杂,学历水平相对较低。那里已经形成了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低层级衍生经济圈。无照经营的小餐馆、小发廊、小诊所、小网吧、成人用品店集中并且在无序增加,生活环境与状态令人担忧。以往平静的村庄环境也被打破,复杂的人员与管理缺位,让治安隐患等问题也在熙攘的人群中不断出现。

  J209 J242 修佳明 摄 J242



阅读完标题为(奶子房村“整容”迎汽配城)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