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精英脱险班”其实是欧美国家的野外求生训练和人质生存训练的结合。9·11事件以后,这种专门提供应急危机训练的机构应运而生。留学生李雪透露,到了美国后,她也曾经在当地的培训机构体验过这样的课程,“感觉国外的精细化程度更高”,李雪透露,她参加野外训练,在活动结束后,教练将给每个成员评分,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最大的收获还是学会在遇到危机时不慌乱,冷静处理。 焦点 多头管理特殊培训监管难 培训有风险,律师提醒,市民如参加应注意协议免责条款的公平性 而这家机构,显然并不是深圳唯一一个推出模拟危机训练课程的。事实上,深圳市面上存在多家提供防身技术培训的公司,龙岗一家武术培训中心就承诺,为了保证学员获得真材实学,教练会伪装成绑匪,在贴身搏斗中传授技巧。而南都记者注意到,这类机构多半并未取得培训机构资质,而以文化传播公司的名义存在,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不会向官方申请武术培训班的营业执照的,以文化传播公司名义工商注册,只是经营范围有“武术交流”这一项。 行内人士透露,只要没有客户投诉,官方很少主动介入,更难以谈得上有效的监管。深圳教育局回应,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审批办学范围包含有面向学员提供涉及野外生存、护身户外培训等全真模拟危险环境项目的机构。 负责人蒋女士回应,该机构确实未获得培训学校资质,涉及国外培训部分的服务只能采用合作或外包的方式进行。“官方对于资格的审查太严格,我们并不适用于应试教育办学系统的规范,其实也很无奈。深圳教育局称,对于这种公司模式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不属于该局的监管范围,根据谁发证,谁负责的机制,应该由负责审批的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监查。 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确由该局受理这种机构的登记和注册,根据目前情况判断,该机构在国内项目并不涉嫌超范围经营,相对来说,比较危险的项目全部在国外进行,如果是当地政府允许,很难要求国内进行监管。 至于这类涉及外包的机构课程是否会给学员安全带来风险,目前的监管确实空白。而深圳文体旅游局对外文化交流处则回应,由于是新鲜事物,该局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公司是否安全运营作出明确规范,也不属于该局管理范畴。 “培训市场是多头管理”,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局主要负责文化教育机构的审批,但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审批公司资质时,也会允许经营范围是培训的公司成立,但该局又无相应的管理权限,导致培训机构常常打擦边球,有关单位难以监管。 深圳鹏翔律师事务所律师梅春来表示,市民在选择参加这种培训机构的时候,应该注意与对方签订的协议中的免责条款是不是有失公平,否则一旦危险发生,可能出现无法维护正当权益的情况。同时,相关的培训机构也需要谨慎,注意安全措施的保障和提供,一旦发生危险,可能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声音 教练:学员爱炫富 太有钱 张胜是前香港高级警察,五年前退休,他负责教这些客户学习基本的防护技巧,比如如何反跟踪,以及在危险逼近的时候,冷静应对,机智逃生。根据他提供的个人信息,南都记者到香港警务处咨询,对方确实曾有这个姓名的警官存在。 在张胜看来,能交得起学费的学员,一般家境不俗,爱炫富,防身技能又明显不足,在危机来临时弱不禁风。而另一名陪同客户到菲律宾训练的教官FR AN K,则提供了伦敦师范学院的导师资格证书,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外籍人员在中国的教师资格证书。根据序列号,南都记者到相关官方网站查询,证明信息无误。谈到对中国客户的印象,FR AN K同样用富裕来形容,“训练完之后,客户要求我们陪同去菲律宾旅游,出手阔绰,他们实在太有钱了”。 专家:别逞能 防卫勿过当 深圳警方的一名资深警员透露,这种训练,与自卫防身术类似,其中融合了一些擒拿和散打的技巧。学习这种技巧确实有助于提高防身技能,本来就是政府机构或者公益机构应该给市民提供的普及课程。而且这种培训,实际上是一个系统专业的课程,教练的资质和尺度的把握,都必须非常严格。 他透露,在遇到侵犯时,如果只是普通的抢劫,教官就必须告诉培训者,没必要跟对方硬拼,“之前南山区曾经有一名中学生,被歹徒抢劫手机,但他忽然反抗了,结果在反抗时被歹徒的刀尖直接刺穿颈动脉,当场死亡”。同时还有一个防卫过当的问题,如果盲目地逞能,不但会有激怒歹徒的危险,甚至会造成防卫过当的法律问题,“比如人家只是想抢劫,你却击打了要害部位,造成对方重伤,甚至可能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他建议市民在参加这种培训之后,不要对自己有太高估计,最好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逃生和保护自己不要受到伤害,才是最重要的。 采写:南都记者 文婷 摄影:南都记者 陈文才 阅读完标题为(精英脱险班: 富人的游戏 最高十万元学习防身(2))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