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近期一直关注野泳现象,已多次报道市民野泳溺水身亡的悲惨事件,但是一桩桩血的教训似乎仍然无法引起大家的重视,依然有人我行我素野泳不止。这不,昨天蠡湖边又出事了。据本报新闻观察员报料:昨天上午10点35分左右,环湖路旁老的湖滨游泳场处有一名12岁男童溺亡。更令人扼腕的是,景区保安事前还曾经竭力劝阻这一家人下水游泳,可惜他们没有听取善言,最终酿成了悲剧。
现场 家长水中绝望搜寻,男童溺水1小时回天无术
记者接到报料后立即赶赴现场。上午11点20分左右,环湖路旁的老湖滨游泳场,一对身套游泳圈的夫妻在水中撕心裂肺地呼喊,“儿子……你快上来!”距离他们两三米,一只空着的游泳圈静静地漂浮在水草上。游泳场外的路边,警车和“120”急救车的警灯已经闪了近1个小时,此刻水中孩子的父母已经彻底绝望。 “快一个小时了,没救了!”岸上,孩子的姑姑嘴里念叨着。而此刻孩子的姐姐则默默地坐在岸边的台阶上,双眼一直呆呆地望着弟弟溺水的地方。不远处的凉亭下,景区保安和“120”急救人员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上午11点30分左右,一艘水上派出所的快艇赶到了事发水域,一名警察站在船头用一根带钩的长金属杆插到水里搜寻,结果一下子就钩到了男孩的大腿,民警赶紧把他拉出水面。见到浮出水面的儿子,正在水中搜寻的母亲瞬间崩溃,当即失声痛哭。在民警的劝说下,男孩的父亲上船和民警一起把孩子拉了上来。 船靠岸后,急救人员赶紧把孩子平放在地面用力按压腹部。此时的孩子面部全是白沫,手脚发白,嘴唇已经发紫。急救人员用手电照射他的瞳孔,瞳孔已经完全散开,已经死亡多时。 这时,呆坐在石阶上的男孩姐姐也恍然惊醒,跑到弟弟身边放声痛哭,“弟弟,你醒醒……”姑姑也跑上前号啕大哭。孩子的母亲一个人呆滞在水中,在岸上人的呼喊下才回过神,默默游上岸。她冲到儿子面前,跪在地上发疯似的不停按着儿子的胸口,喊叫声撕心裂肺,令在场人员欷不已。
讲述 游到水草区被缠溺水,下水前保安再三劝阻未果
孩子名叫家旺,今年才12岁。他的姑姑说,他们一家人从山东来无锡经商、工作,住在惠钱路上,来无锡多年从来没有到过湖边玩耍。昨天在孩子一再要求下,弟弟和弟媳骑三轮车和电动车带一家来到这里,到了之后弟弟一家四口就下水游泳去了。 下水之后,家旺的爸爸妈妈两人套着游泳圈朝北面游过去了,家旺则和姐姐在靠近岸边的地方玩水,没过多久家旺就套着游泳圈往东边大片水草区域游。“游到水草边上的时候,小孩在喊救命。”刚开始,家旺的姑姑以为是家旺在跟着爸爸开玩笑,但很快她就发现根本不是这样,“我看见游泳圈里孩子的头怎么不见了,仔细一找,孩子已经不见了,我赶紧喊人救命。” 蠡湖景区保安告诉记者,上午10点三刻左右,3个大人带了3个小孩在原湖滨游泳场所在水域准备下水游泳,保安当时曾竭力劝阻他们,可大人们丝毫听不进劝告。“他们说不用我们管,孩子有游泳圈,安全着呢。不由分说就下水了。”保安称,刚下水半个小时左右,就听得喊“救命”了。家旺的姑姑则说,侄子是游到水草附近之后被水草缠住脚才溺水的,“小孩不会游泳,被缠住之后从游泳圈上滑下去了。” 在湖边游玩的一位老伯说,他看到孩子的家长和孩子朝两个方向游的时候就提醒他们注意孩子的安全,然而话刚说完就出了事情,“小孩的爸爸妈妈离小孩很远,发现出事后游到小孩溺水的地方用了将近10分钟。”
警钟 年年有人野泳溺亡,但总有人无视这些血的教训
园林监察部门的人员称,该地点每年都会溺死几个人,今年这是第一例。自渔父岛水域用水生植物围了一圈作为天然屏障后,湖滨游泳场旧址成为野泳最集中的地点,每天都有几十号人在这野泳。而码头平台成为人们下水的主要地点。“这里不仅外地人多,本地人也多,还有人不论春夏秋冬都来这儿野泳的。特别是一些自认为游泳水平很好的人,很喜欢来这里秀一下泳技。”园林监察部门的人称,巡逻人员一旦发现有野泳的人,就会上前劝阻,可由于野泳人数较多,往往他们刚劝住一个,一不留神其他人就又下水了。“还有很多人不听劝阻,认为我们多管闲事。我们不是警察,不可能去生拉硬拽他们。”监察人员称,很多老无锡人认为这里原来是游泳场,应该很安全,可以放心游,其实这几年蠡湖湖底长了很多水草,即使泳技特别好的人遇到水草缠身也是无计可施。而从当天发生的事例来看,很多来这里游泳的人以为带了个游泳圈就安全了,其实仍然有溺水风险。“蠡湖水域全面禁止游泳,并不是喊喊的,这片水域确实不安全,不适宜游泳。” 201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无锡市蠡湖景区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在非指定区域垂钓、游泳的,由景区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以二百元罚款。但事实上,对野泳者罚款至今未能成功实施。“野泳者很多只带一点点零钱,有的身上一毛钱也没带,穿条裤衩就过来了。我们就算罚,他们也拿不出那么多罚款,我们也不能限制人家的人身自由,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对野泳的管理,虽令园林管理方很头疼,但他们丝毫也不敢松懈。8月16日,本报对夜间野泳做了报道之后,目前除了园林监察部门以外,蠡湖景区管理处也分派了大批人员集中力量扑在整治野泳现象上,管理处大部分行政人员也亲自驾驶快艇加入巡逻队伍中,发现一起劝阻一起。这个夏季蠡湖景区管理处在水域中增加了几十块“禁止游泳”的告示牌。景区方面表示,接下来他们可能会效仿渔父岛的做法,在湖滨游泳场旧址的水域上也增设障碍,防止人们下水。(晚报记者 巫晓凌 于梁 文/摄) 本报新闻观察员报料(报料费60元)
相关新闻
市殡仪馆反映的情况令人意外,今夏高温老人“热坏”的并不多 为消暑而溺水身亡事故多发
本报讯 一上午市区就有2个百姓因交通事故死亡。昨天,市殡仪馆的陆师傅表示,这个夏天非正常死亡的人比较多,溺水、跳楼、交通事故不少。与之相反的是,今年气温虽高,但因天气炎热被“热坏”的老年人并不多。 “1978年的那个夏天,感觉特别热,一天最多火化了120多具遗体。”在殡仪馆火化班干了30多年的韩师傅想起那年的经历,就特别感慨。那一天,他们从早上5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吃饭,才干完了工作。今天天气特别炎热,他们也做好了应急准备,设备全线检修,尽量避免这段时间休假。不过到昨天为止,最多的一天是火化了40具遗体,比预想的情况要好。 据介绍,以前夏季是殡仪馆最忙的时节,现在和春秋两季差不多,平均也就是30多具遗体的火化量。这个夏天,殡仪馆工作人员称,印象中老年人去世的人数不多,有一两例百岁老人,也都是正常“老死”。他们分析,这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关,要么在家开空调,要么被送到养老机构,身体状况受天气影响相对要小些。 现在的死亡主体中,非正常死亡的人群很引人注目,夏天尤其是溺水事故比较多。15日晚上,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又接到了溺水身亡的人,遗体已在水中泡了好几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据介绍,其中20多岁的毛头小伙和新市民孩子比较多,今年接了至少10多例溺水身亡的遗体。而最近高温“情绪中暑”者比较多,时不时有人因为各类琐事跳楼,接运班的陆师傅反映,6月底的一天晚上就接到了3名因跳楼死亡的遗体,“现在都是高层住宅,跳下去人就没了”。 在交通事故死亡的人群中,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酒驾撞死人的事件几乎没有,市区道路上的事故不少但伤亡相对较少,而高速公路上一出事故则常是多人伤亡的大事。 (小黄)
原标题 [野泳再酿悲剧!12龄童溺亡蠡湖]
以上内容来自:江南晚报
[责任编辑:yf001]
阅读完标题为(野泳再酿悲剧!12龄童溺亡蠡湖)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