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昨日发布的广州社会蓝皮书透露,目前部分社会组织公共责任缺失,机制不健全,政府年检也有走过场嫌疑,致使公信力不足,有的基金会多年没筹到一分钱。 现状: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 蓝皮书介绍,2013年广州市、区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达3.3亿元,这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截至2013年10月底,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达到5663个,与2012年同期同比增长了13%。新增社会组织以异地商会、公益类组织为主,其中非公募基金会组织达到7个。 社会组织大发展的同时,部分问题也暴露出来。蓝皮书披露,近年来在广州市推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过程中,小部分商业组织或个人利用政府部门大规模购买社工服务之机,打着公益旗号,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作为“生意”经营。 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信息透明度低、自律机制未形成、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部分社会组织在提供公益服务过程中出现诸如违规运作、滥用资金、暗箱操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公信力。 蓝皮书以基金会组织为例:目前广州相当部分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理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内部监督功能不彰,基金会重大决策随意性较高,包括对服务机构的项目资助、资金保值增值等重大事项缺乏合理的、有效监管。对服务机构的项目资助缺乏有效招投标程序,缺乏对资助项目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评估能力,部分项目资助有利益输送之嫌。 “同时,政府部门对基金会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年检有走过场的嫌疑!”蓝皮书指出,不少未达到公益支出标准、甚至部分基金会的年度资金使用明细难以自圆其说的基金会,年检依旧可以过关。 蓝皮书透露,由于公信力不强,近年来广州地区许多基金会普遍反映筹资难度大,有的基金会甚至多年没有筹集到一分钱! 建议:建第三方评估机制 对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问题,蓝皮书建议,广州要通过修订完善《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其改善社会公益形象。同时着力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完整、及时、方便地公开社会组织基本信息, 包括年度工作报告、募捐活动收支状况以及公益资助项目及其申请、评审程序等反映基金会活动的基本内容。 蓝皮书还建议,要探索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逐步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 阅读完标题为(广州社会蓝皮书:部分基金会多年没筹到一分钱)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