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明被一则新闻吸引住——中国绿卡年均发卡248张。 作为一个人才需求大国,引进如此之少,有些出人意料。 不过,目前,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积极研究修改“绿卡”审批管理办法,降低“绿卡”门槛,设置更加灵活务实的申请条件,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 【摆事实】 申请中国“绿卡”到底有多难呢?诸位不妨翻看一下《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看完,若是还没有搞懂这“难”到底“难”在哪儿,那小明就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说,拿到中国“绿卡”需要投资,但条件是“至少要在中国直接、连续3年投资稳定,实际缴费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美元”,这个条件,恐怕作为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都通不过。根据文件规定的要求,比尔·盖茨因为不是个人直接在华投资,也没有在中国的投资经验,且无法证明连续三年情况稳定,所以有可能被pass掉。 再比如,作为高级技术人员,扎克伯格有无可能得到中国“绿卡”呢?小明再根据文件,认真领会了一下精神,得出了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扎克伯格同学既在中国没有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也没“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尽管他是一家很牛的IT公司的CEO。 【讲道理】 小明查阅资料发现,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通过“绿卡”在全球吸纳了大批顶尖人才,连一向坚守“非移民国家”的英国、德国等国家也加大了向外籍人才颁发“绿卡”的力度。 相比之下,我们对国际人才的要求就显得有些苛刻了。一是,要求太高了,不论软件还是硬件,很多人才都被“卡”住,条件基本属于高级人才中的高级人才;二是对引进国际人才照搬国内僵化的学术评价机制等,难道非要让外国友人在中国也评个副高以上的职称才行?如此一刀切,别说请进来,人家恐怕早就避而远之了。 根据媒体的报道,对中国“绿卡”最有需求的,反倒是一般的一些高级人才。把他们“拒之门外”,其实也是一种不小的人才浪费。 同时,对中国绿卡具体操作及执行细节规定不明确的问题也需要重视起来,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这一条件为例,何为突出贡献?该如何认定?谁有权认定?这些技术性问题,亟须完善。 【下结论】 绿卡制度,作为一项吸引国际人才的制度,理应好好地利用起来。一方面,来中国“淘金”和“支援”我们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加入新的“社会血液”,也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当前的社会发展,我们不但需要外资,也需要一定的“外脑”。有关部门顺势“放权”,放宽人才的流入,对我们亦是好处多多。 有道是,“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小明希望,以后外国友人申请中国绿卡,不是因为条件太苛刻,而是申请的人多排不上号! ■ 链接 4类外籍人士 可申请 中国绿卡 中国绿卡分为投资类、任职类、亲属投靠类及特殊贡献类。 1、在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 2、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者个人; 3、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 4、夫妻团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亲属等家庭团聚人员。 阅读完标题为(中国欲降低绿卡门槛 申请中国“绿卡”到底有多难)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