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南安芙蓉基金会22载4亿元侨捐 中新网泉州9月30日电 (郭汉龙 陈雅惠)在闽南著名侨乡福建南安市梅山镇,有一个由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李光前先生一手创办的光前学村。该学村由学校、医院、图书馆、美术馆等组成,是闽南地区兴学育才、造福桑梓的璀璨明珠。 日前,笔者走进光前学村,了解光前学村发展现状,以及其衍生的芙蓉基金会运转情况。 1893年,李光前出生于南安梅山镇芙蓉村,少时家境贫寒。1903年,年仅10岁的他随父亲去新加坡谋生,后成为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其创立的橡胶王国对世界橡胶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事业有成后,李光前在新加坡创立的李氏基金已持续捐赠6亿多元新币,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1938年,李光前就以兴学报国之志,在家乡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芙蓉乡创办了国专小学。”南安市芙蓉基金会理事长李兆生告诉笔者,而后,李光前先生怀着“战时更需要教育”的信念,又于1943年创办了国光中学,由此拉开了光前学村发展的序幕。 李光前的慈善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人。1991年12月,在李光前的三个儿子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和马来西亚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李成枫先生的倡导并竭力支持下,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在家乡成立。 已经退休的原南安县(现为南安市)委书记李兆生也成为芙蓉基金会理事长,挑起传承慈善的重担。李兆生介绍:“基金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捐资近4亿元人民币兴办梅山镇区各项公益事业。” 兴学办教一直是芙蓉基金会最大的公益项目。自基金会创立以来,已为教育事业投入的资金13861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支持21所中专、中小学、幼儿园兴建校舍98座,建筑总面积151136.12平方米。 “光有教学楼和设备还不够,提高整个学村的教学质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李兆生说,2000年以来,基金会共奖励各级政府授予的优秀教师700多人次,资助贫困学生近2000人次,并帮助芙蓉四村“计生二女户”1000多人次。2004年,光前学村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23个单位被全国侨联授予“科教兴国示范基地”的光荣称号。 除了教育外,医疗、道路建设、扶老助残等项目,只要事关光前学村的发展,芙蓉基金会基金会均有介入。“芙蓉基金会所募集的海内外的捐赠善款主要是李氏基金会捐助的,但光靠捐赠的善款是远远不够的。”在芙蓉基金会创立之初,李兆生就开始思考如何变依赖“输血”到积极自我“造血”。 近年来,芙蓉基金会一边做公益慈善,一边尝试进行多种投资,先后尝试投资水电站,创办砖厂、钢筋和门窗制造厂、自办运输队等。基金会还采取滚动投资方式开发经营性商住场所,包括光前平价商场、学校外围的商铺等共计66475.57平方米,资产值7458万元,其经济效益综合几乎占到芙蓉基金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这些不仅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1882万元的资金保障,而且还能再投入固定资产5300多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基金会的“造血”功能。基金会20多年里所兴建的侨捐楼房,超过梅山历史上侨建工程之总和,其持续时间之长、建造规模之大,在全国罕见。 李兆生告诉笔者,在过去的22年里,基金会先后捐款近四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兴建校舍、建造医疗楼房、添置医疗器械、兴建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添置电影院设备及图书、奖教助学,还用于修桥造路、添置交通工具及敬老抚孤等社会公益事业。 谈到基金会未来的发展,李兆生充满信心:“随着目前积累的8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永久性基金的不断增值,基金会未来的发展也更将坚实有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阅读完标题为(福建南安芙蓉基金会22载4亿元侨捐)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