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古迹  | 纪事  | 民俗  | 故事

> 京都 > 纪事 > 正文

晚清皇婚:英国画家笔下的同治帝大婚素描

2014-06-01 22:26 来源:网络 浏览:
1872年10月初,英国画家威廉辛普森作为《伦墩新闻画报》的特派记者昼夜兼程赶到北京。他得知,不久大清皇室将为十六岁的同治皇帝载淳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他的使命就是为

1872年10月初,英国画家威廉·辛普森作为《伦墩新闻画报》的特派记者昼夜兼程赶到北京。他得知,不久大清皇室将为十六岁的同治皇帝载淳举行一场盛大的婚礼。他的使命就是为婚礼的各个场景做速写,纪录它的整个过程。在照片制版技术应用到媒体之前,版画和速写成为刊物插图的主要表现手段。

 

 

各地送来的贺礼,刊登于1872年12月28日《伦敦新闻画报》木刻版画。原图说:中国的皇室婚礼,正在抬送新娘的嫁妆。

 

 

根据辛普森的描述,画中队伍前面骑马的是恭亲王,而本来十六人抬的新娘大轿被画成了三十二抬,多出来的十六个人应该是随时准备替换的轿夫。新娘轿旁持香的官员曾被辛普森误认为是一个滑稽角色,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位“钦天监监正”,他手持的香是用来计算婚礼队伍行进速度的,确保迎送队伍在正确的时刻将新娘送入宫中。

 

 

午夜的迎亲队伍。婚礼队伍的行进安排是有严格时间控制的,必须在子时结束前将新娘送入宫中。画中的轿夫抬着皇后的金册,两边是护卫的官员,由专人提着灯笼。

 

 

各地为同治大婚送来的贺礼和新娘的嫁妆都在白天运送。杠夫们抬着各式各样的礼品走在被黄土铺垫过的大路上,两边都有八旗兵丁严密把守。百姓偷窥皇帝婚礼。该刊在报道中详细描述了偷窥的方式:中国店铺的门窗上都饰有一层薄薄的窗纸,你只需用手指头在窗纸上戳一个洞,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偷看而不被别人发现。你可以看到街上的一切,而别人却看不到你的眼睛。

 

年轻的同治皇帝。《伦敦新闻画报》在报道中写道:中国年轻的皇帝一定忙碌得很。他刚刚娶了皇后,同时还娶了其他四位妃子,而且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妃子。对这张同治皇帝的肖像,该刊特意说明,中国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圣人”,因此他不可能来为画家的肖像画摆姿势。惟一的办法就是临摹一张中国人画的皇帝肖像画。

 

 

位于东堂子胡同内的新娘家大门。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按照清政府给驻京各国大使的照会,要求各位公使禁止本国的公民上街观看婚礼仪式,但辛普森并没有把这个通知太当回事,他早早就进行了策划,与几位朋友及向导躲在一家婚礼队伍必经的鸦片馆内,偷窥了整个的婚礼队伍的行进过程,并写下一篇详细且“惊心动魄”的文章发表在《伦敦新闻画报》上。

 

 

迎接新娘的仪仗队。刊登于1872年12月28日《伦敦新闻画报》,木刻版画。根据辛普森的描述,这些轿夫穿着红色外衣,上面装饰着白色的圆点。队伍最前面举的是绣有龙凤图案的各色旌旗,后面是三重华盖,再后面跟着新娘乘坐的花轿。

 

辛普森为《伦墩新闻画报》做的这组同治大婚图文报道,西方读者揭开神秘中国的冰山一角。

 

同治皇帝的婚礼,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了准备了。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指派恭亲王奕?负责各种复杂的预备仪式,包括纳彩礼、大征礼、册立皇后礼等。备受辛普森和京城老百姓关注的婚礼行列(又称奉迎礼)则是大婚礼仪的高潮。奉迎礼定于当年农历九月十五日(阳历10月17日)凌晨正式举行。奉迎的前一天,紫禁城内喜气洋洋。前殿后宫都用绸带搭起了彩架,大红双喜、吉祥祝语抬头可见,御道铺设了红毡,挂起了宫灯。紫禁城外也格外热闹,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各地贺礼和皇帝聘礼。地安门外的皇后宅邸内,戴着凤钿、穿着蟒袍、挂着朝珠的恭亲王福晋和醇郡王福晋(同治皇帝的两位婶母)正恭候着未来的新皇后──阿鲁特氏起驾。

九月十五日子时一到,钦天监的官员立即向外报告吉时,女官们便开始为新皇后阿鲁特氏梳发、着装。最后,身穿大红龙凤同和袍,手握玉如意和苹果(象征如意、平安)的皇后坐进了16人抬的婚轿。从皇后宅邸到午门的一路上处处宫灯高悬。两宫皇太后下谕:皇帝大婚,为显示皇家恩典,凡是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到午门观看皇后的仪仗。因为只有即位前没成婚的皇帝才能举行大婚典礼,自康熙皇帝大婚以来,京城至少有200年没出现过这么隆重而又喜庆的场面了。此谕一出,全城的花衣被抢购一空。情急之下,不少人都将质地坚韧的花纸做成彩衣穿在身上。不仅北京城内的百姓争相到午门观看,许多外地居民为了目睹皇帝大婚,也专程赶到午门来观看这一盛况。一时间,锣鼓喧天,花团锦簇。由于多年没有操办皇帝大婚,宫廷侍卫也没有经验,居然有不少小偷混进了午门,浑水摸鱼,偷走了宫中不少值钱的东西……

辛普森不在午门喧闹的人群中,他想在婚礼行列的途中观看,但官方禁止沿途观看,所以他不得不和许多看热闹的中国老百姓躲在街道旁的店铺里“偷窥”。在报道中,他写道:“那‘惊鸿一憋’也足以撼人心魄。婚礼行列并不算太长,然而那些服装和家具堪称精美绝伦……三十二面旌旗和四十八面扇子、两顶黑色的华盖、两个白色的假人、两个用刺绣做成的黄色人和一百九十二盏灯笼。骑在马上的恭亲王显得英俊潇洒,他身旁有一个四杠大轿,这个轿子呈金色和黄色,由十六个身穿猩红色长袍的轿夫抬在肩上(在这个轿子里显然坐着皇妃)”。

奉迎礼后,再经过召见礼、颁诏礼、筵席礼,到农历九月十八日的庆贺礼后,同治大婚就全部结束了。此后,辛普森陆续把自己的速写寄回伦敦的报社,结果他风趣的报道、精彩的配画大受欢迎,掀起了西方世界“中国热”的又一次高潮。

时至今日,当我们翻看那场大婚留存下来的插画时还能产生一种幻象,似能复活过去的喜庆场景、隆隆的鞭炮声、马的嘶鸣和喧闹的人声……  范晶/文



阅读完标题为(晚清皇婚:英国画家笔下的同治帝大婚素描)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