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除前
拆除后 “城市景观、市政设施、民生保障、生态文明”4大工程130项任务,“拆违、撤市”等6大战役,“市容、交通、市场、旅游”4大秩序…… 今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同时,还将迎来国庆65周年。在今天上午召开的“西城区2014年城市环境建设媒体通气会”上,西城区环境办常务副主任刘戍东表示,今年下半年,经过一系列的环境整治之后,西城的“环境卫生将高于奥运标准。” 举措 “三线”两侧建筑物重新清洗粉刷 今年1到6月,西城已经清除了非法小广告545.6万余份,清理涂鸦27127处,面积约63522.6平方米。“非法小广告较往年同期明显减少。”刘戍东表示。在APEC会议和国庆节之前,二环、三环、长安街沿线及政治核心区、西单等繁华商业区、什刹海等文保区、京九、京包铁路进京第一印象区域两侧建(构)筑物外立面将被全部重新清洗粉刷一新。 “五周边”下半年实现“六无” “调整、转移、提升、关停”,刘戍东说,西城向一批非首都核心功能业态打响了撤市战役。截至目前,已经撤除通恒万龙旧货市场等6个非农副产品市场,以及丽源路北侧的自发市场。共拆除市场内违建17117平方米,撤走商户约1472户,流动人口约3106人;同时把业态调整同传统生活服务业连锁化和“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相结合,一批非法摊贩吸纳为便民服务点和正规菜市场的主力。 下半年,将通过对“市容、市场、旅游、交通”秩序进行治理,确保人民大会堂、金融街丽斯卡尔顿酒店等会议活动场所、下榻酒店、旅游景区、集贸市场、宗教活动场所等“五周边”重点地区,实现无违法建设、无环境死角、无暴露垃圾、无堆物堆料、无违规经营、无乱设广告牌匾的“六无”目标。 试点中南海周边景观提升 率先试点文保区中南海周边景观提升工程,建筑上突出修缮历史建筑、保护和恢复原貌,功能上突出绿色生态主题,增建扩建绿地、采用节能环保灯具。今年还要打造“什刹海东片、天桥演艺区”两个区域的环境景观综合提升。 阜景街东段将添5条市级达标路 为了彰显深厚的胡同文化底蕴,在街巷胡同治理中,将增加底商牌匾人文元素,增添古典砖雕图案、设置文化宣传栏等。 依据历史恢复区域内的小支路,突出文物古迹保护,恢复胡同空间肌理,还原历史风貌,使居住者重拾胡同文化记忆,让游客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魅力。比如,后海北沿等13条胡同将配合“中轴线申遗”和“文道”建设,体现世遗特色;义达里、博兴胡同则会集中体现“文保区”特点;前门着重突出商业文化特色。今年还要开展阜景街东段等5条市级、西外南路等10条区级达标道路、阜外大街精品大街建设等。 年内再投放公租自行车3000辆 将有更多的地铁站等交通节点和人流密集点配备公租自行车。 “我们目前已经投放了2000辆公租自行车,今年还将在西城范围内投放3000辆公租自行车。届时,西城区的公租自行车数量将达到5000辆。”刘戍东表示。 此外,为了疏堵交通,西城将实施61条道路大中修,24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和4条道路微循环改造,10条道路疏堵工程。做好东斜街等83条街巷胡同整治,实现15条胡同精细化管理。 新添30条绿化精品街巷胡同 滨水绿道、环二环绿廊、胡同绿网交织在一起,西城将多元深度增绿。刘戍东现场描述了这样一幅绿意盎然的画面。 他表示,今年,西城区将新建、改造绿地建设20.28公顷,新增屋顶绿化2公顷、垂直绿化3000延长米;打造绿化精品街巷胡同30条。 同时,西城区还将编制区域绿道规划,形成滨水绿道、环二环道路绿廊、胡同绿网为一体的城市绿道系统。 西四8条胡同试点“准物业管理” 住在胡同里,也能享受到住宅小区一般的物业服务。作为北京最大的平房文保区,西四北头条到八条,首次在胡同中试点引入“准物业管理”新模式。刘戍东解释,这是一种以第三方物业为主体,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领导小组共同参与的新模式,胡同内的居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享受到停车、绿化、保洁等精细化的服务。 此外,西城老旧小区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物业管理新机制,在小红庙等小区开展物业式环境秩序管理;鼓励居民自主绿化,实现专业养护与居民认养相结合;同时引导居民开展停车自治管理,缓解了胡同“停车难”问题。本报记者 张楠 J204 现场 由“乱”到“净” 万龙市场拆迁前后 居民张大爷:能开窗户睡个好觉了 “原来这条街可乱了,每天早晚人挨人、人挤人的,汽车就根本过不去……”记者今晨来到半步桥街15号原通恒万龙市场门前,大铁门紧闭,门前还拉上了警戒线。 拆后 市场走了可别变成“停车场” 记者顺着半步桥街转了转,只有五六米宽的街道两侧目前干干净净,十几名绿化工人正在给大杨树去树枝。一位工人说:“树长得太茂密,树枝影响了线缆,有安全隐患。我们把树枝去掉一部分,这也是环境整治的一部分吧?” 说起万龙市场,住在市场对面万博苑小区的老住户张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这条街哪叫街呀!每天市场一开,整条街都堵着,小贩的叫卖声,老百姓讨价还价声,人们的争吵声混在一起。因为人太多,路太窄,人、自行车、三轮车和机动车都混在一条路上,经常有剐蹭,几乎每天都有纠纷发生。一提起万龙,我们都会头疼,能形容的就一个字,乱。” “自从市场拆掉后,这条街的环境改善多了,到了夏天,我们也能开着窗户睡个好觉了。”张大爷说,"每天早晨,我还下楼遛弯儿呢。”但张大爷也告诉记者,市场拆了,也有些新的问题来了:路边停的机动车越来越多,路渐渐又有点堵了。他担心,“市场走了,这里可别变成了‘停车场’。” 听完老居民的诉说,记者来到万龙市场内,只见偌大的市场已拆得所剩无几。空出的大块的地块干干净净。市场门口一位老人说,听说万龙拆迁后,可能要盖所学校,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拆前 人口过度聚集安全隐患严重 拆迁前,通恒万龙市场在防火、治安、卫生、交通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低端业态多。市场内经营以农副产品、日用小百货、小商品、废旧家具电器为主,门前自行车、机动车停放无序造成居民出行受阻;市场及周边大量无照游商、街头摊贩聚集。 安全隐患多。市场内存放大量木质旧家具等易燃品;市场用房紧贴居民楼,不符合防火基本要求。 环境脏乱多。市场内环境卫生脏乱,私搭乱建现象严重。 流动人口多。市场内90%以上为外埠经营人员,人口过度聚集且流动性较大;人员成分复杂,容易引发治安案件;且普遍存在吃、住、营“三合一”现象。 安置 失业人员特困商户获得帮扶 据白纸坊街道工委负责人介绍,通恒万龙市场2003年10月26日建成营业,到拆迁前已经营11年,于2013年12月31日顺利完成撤市。目前193户商户全部撤离,约9500平方米违法建设全部拆除。 市场拆迁后,街道办事处在周边已建立3处便民菜站及设置小区内流动菜车;撤市后16名失业人员已全部予以妥善安置;对市场内残疾人商户、家庭困难商户,按照临时救助政策给予一次性救助。(记者 龙露 记者 程功 摄) 阅读完标题为(北京西城已撤7市场迁千余商户 环卫将超奥运标准)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