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北京 > 正文

东城39条“环境守则”治胡同顽疾

2014-08-06 09:10 来源:网络 浏览:
整治后 ▲后圆恩寺胡同花坛替代了地锁,既美观又杜绝了乱停车现象。 整治前 ?后圆恩寺胡同私装地锁现象很严重。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徐光晔 已有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北京

整治后

  ▲后圆恩寺胡同花坛替代了地锁,既美观又杜绝了乱停车现象。

整治前

  ?后圆恩寺胡同私装地锁现象很严重。

  本报记者 祁梦竹

  通讯员 徐光晔

  已有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城,“有名的三千六,没名的赛牛毛”的一条条胡同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标志。但是,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私装地锁、乱贴小广告……多年来的胡同乱象已成了城市顽疾,让居民头疼不已,胡同的风貌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昨天,东城区首次推出了《街巷胡同环境管理工作细则》,瞄准各个街巷胡同在环境卫生、环境秩序、交通停车、市容设施、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顽疾,对胡同居民和商户的行为做出规范,提出了39条具体管理标准。这39条具体管理标准,形同39条“守则”,要求胡同的居民、商户及管理者遵守。违反“守则”的,还将被处罚。

  39条标准 治理近千条胡同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东城区现有正式名称的胡同总共975条,其中最窄为0.7米,最宽为25米。宽度5米以下的730条,5米以上的有245条。在这些胡同当中,不乏国子监、南锣鼓巷等北京的“招牌景点”。

  狭窄的街巷、密集的人口、低端业态的聚集,让胡同越来越不堪重负。记者了解到,仅在东城区内长安街以北的500余条胡同中,就居住着50多万常住人口。于是,车辆乱停乱放、垃圾胡乱丢弃、地锁私自安装、污水随意排放……“胡同病”成了居民最大的烦心事。

  近年来,东城区虽然持续对数量可观的背街小巷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背街小巷面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依旧成了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昨天,东城区针对街巷胡同在环境卫生、环境秩序、交通停车、市容设施、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等六方面存在的问题,首次推出《街巷胡同环境管理工作细则》,为“胡同病”开出了药方。

  在《细则》中,东城区提出了39条具体管理标准,重点解决胡同存在的脏乱问题。《细则》还对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委办局、事业单位、社会单位及居民的责任、权利、义务做了进一步明确和区分,明确了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责任及城管、交通、市政、环卫等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作业责任。

  “在过去,很多针对胡同的治理、执法,没有明确的执行办法和处罚标准。《细则》推出后,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首次有了执法的依据,同时,《细则》也对居民和商户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约束。”东城区城管委主任张恩东告诉记者。

  “守则”剑指生活陋习 随地吐痰至少罚20元

  翻开《细则》查看,其内容对胡同内生活、经营的方方面面均作出了规定和约束,瞄准胡同的六大类问题作出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堪称“史上最详细”的胡同守则。

  比如对商户的要求中,就包含了“建筑物色彩基调与街巷胡同整体色彩和谐”、“沿街空调室外机、电箱等外挂配套设施安装要装饰美观,空调冷凝水不得随意排放”、“临街商户、报刊亭不得倚门售货”等细致规定。

  “之所以对商户门脸房色彩等也作出规定,是因为过去这方面的管理是空白,但商户随意装修使得胡同风貌被破坏,失去原本的美感,居民意见很大。因此,这次的《细则》在调查了居民意见后,会尽可能做得详细。”张恩东说。

  同时,对居民的行为《细则》也作出诸多约束。比如针对居民车辆乱停乱放,就要求“及时清除擅自设置的地桩、地锁等障碍物”。针对垃圾问题,提出“路面基本无浮土、烟头、纸屑、瓜果皮核、痰迹、砖头等”。

  对违反《细则》的行为,也列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我们以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为依据,制定了处罚措施,要坚决制止破坏胡同环境秩序的行为。”张恩东说。

  记者看到,《细则》中指出,“违规占用城市道路等公共场所堆物堆料、摆摊儿设点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并可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擅自在公共场所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恢复原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塑料袋、包装物等废弃物,乱倒污水、垃圾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可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整治突出文化味 打造16条示范胡同

  《细则》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针对胡同的全方位整治要突出胡同特色、文化特色。

  “在《细则》中明确规定了建筑物色彩基调与街巷胡同整体色彩和谐,门窗规格、材质与街巷胡同整体风貌保持一致,历史建筑、文保建筑的修缮应做到保持或恢复原貌,保护墙体立面应有历史感等相关条款,”张恩东说,“从外墙材质、门窗规格、空调室外机、电箱安装、围挡设置等各方面均对胡同历史风貌保护做出了详细规定。”

  同时,东城区城管委推出的《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管理实施细则》中还要求,广告牌匾要突出北京城的文化特色,提倡企业对牌匾标识加入照明功能,丰富城市道路夜间照明,达到白天美化城市景观与夜间装点城市夜景的和谐统一,同时不得造成光污染、不得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这些规定既考虑了文化特色,也顾及了胡同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细则》出台的基础上,东城区近期将对安定门、交道口、景山等9个街道540条背街小巷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力争达到“七个无”标准,即:卫生干净整洁,无明显卫生死角;环境秩序井然,无明显环境乱象;市容设施完好,无碍观瞻使用;交通停车有序,无碍安全出行;绿化美化良好,无斑秃现象;管理养护到位,无失管失养问题;减少违建存量,无新增违建问题。东城将在环境建设、整治和管理的基础上创建16条示范胡同,探索建管养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此外,东城区还将积极推进APEC会议相关区域环境保障工作,对“两线三周边四区域”的115万平方米的外立面进行清洗粉饰,梳理和整治主要大街20种公共服务设施,完成15条达标大街、50条胡同、85个老旧小区、25处校园周边、5个集贸市场、1处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任务以及环二环城市绿廊景观建设工程。

  “其实,胡同环境秩序的治理关键还在于居民的参与。”张恩东对记者说,“居民和商户能够自律,自觉遵守《细则》要求,自觉维护胡同环境秩序,他们既是胡同治理的参与者,也是监督者,更是受益者。”为了号召居民参与,东城区城管委还将把《细则》制成宣传页、小册子发放到居民手中,让百姓参与到胡同的治理中来。

  马上就访

  胡同整治的两个样本

  后圆恩寺胡同:特色石凳挤走地锁

  昨天,记者来到了南锣鼓巷东侧的后圆恩寺胡同。东城区先期已对此处完成治理,今后,胡同治理将以此为“样本”。

  后圆恩寺胡同全长444米,宽6米。由于与南锣鼓巷相接,又有大量居民在此居住,过去的胡同环境是“脏乱差”。一位居民告诉记者,由于游客常常把车停到胡同里,居民的车无法停放,于是私装地锁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乱堆乱放、私拉电线等其他胡同乱象在这里也同时存在。

  如今,经过治理后的胡同已显得颇为整洁。过去满巷的地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刻着“南锣鼓巷”四个金字的石凳,外形像个小腰鼓,立在地上,既制止了乱停车的行为,又起到了美化胡同、突出文化特色的效果,居民游客还能坐在上面休憩,一举多得。

  同时,为了避免胡同的外立面过度仿古,施工中放弃了一直使用的仿古青砖,而是改用亭泥砖切片的方式,将砖的两侧切下留用,中间部分去掉。这样贴上的砖片更自然,也更有韵味。在花箱、护栏的设置中,也突出了中式特色的花纹,并要求样式和色彩风格统一。

  记者也注意到,虽然整治效果明显,但是反弹现象也有所抬头。有的石凳如今已被人挖出,还有几处新装的地锁,在胡同西口还码放着几辆废弃的自行车,与周围整洁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胡同环境的维护还需要居民、商户、游客的共同参与。

  史家胡同:居民自治“花园胡同”

  史家胡同是北京著名的胡同,曾经是许多名人的居住之地。

  走进史家胡同,顿时感觉到老北京胡同的恬静、悠闲和整洁。车辆有序地停放在一侧,地上基本见不到垃圾,从院门到墙体都修葺得很是漂亮。高大的树木投下荫凉,虽是夏日却不觉炎热。

  曾经这里也乱。居民告诉记者,过去汽车在胡同两侧随便停放,经常堵得水泄不通;垃圾乱扔现象也屡禁不止,胡同环境很差。

  在胡同环境整治后,居民们成立了“胡同环境秩序居民自管会”,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大家共同治理胡同不文明行为、维护胡同环境秩序。

  “自管会”成员由热心社区事务的院落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志愿者组成,有成员14人、志愿者45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为居民服务,引导居民逐步改掉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反映居民诉求,研讨解决胡同内停车、保洁、治安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自管会”成立后,45名志愿者在社区定时、定岗、定人劝导社区内乱扔垃圾、乱码放自行车等不文明行为。在胡同实行单停单行后,“自管会”成员们还引导大家自觉遵守停车章程。记者看到,胡同靠南一侧整齐地停放着居民的车辆,留出北侧作为车辆单向通行道路,路边还有木质花箱作为装饰,环境十分整洁。胡同不拥堵了,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



阅读完标题为(东城39条“环境守则”治胡同顽疾)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