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京都  | 科技  | 体育  | 娱乐  | 教育  | 房产  | 健康  | 育儿  | 图库  | 专题  |

首页  | 北京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红人  | 历史

> 资讯 > 北京 > 正文

购物卡交易存漏洞 案件多发

2014-08-25 15:48 来源:网络 浏览:
本报讯(记者孙莹)购物卡在日常消费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西城检察院调研发现,近年涉购物卡的案件呈现多发态势。 26岁的女青年陈某大学毕业。去年5月底,陈某在西单京

  本报讯(记者孙莹)购物卡在日常消费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西城检察院调研发现,近年涉购物卡的案件呈现多发态势。

  26岁的女青年陈某大学毕业。去年5月底,陈某在西单京客隆超市办理了4张100元的购物卡,在登记信息时,陈某故意使用了假名字、假手机号和假身份证信息。办完卡后,陈某迅速在超市内购物,将卡里的钱全部花光。随后,陈某用红色水笔在这4张卡和自己之前剩下的3张用完的空卡上写下“1000、2016.5.6”等字样。

  接着,陈某拿着这7张卡到了远离京客隆超市的崇光百货门口,以92折的价格卖给一个“黄牛”。由于京客隆超市的购物卡只能到超市内查询,“黄牛”无法当即核查卡内余额,只好要求陈某留下电话号码以便联系。陈某自知瞒不了多久,拿到钱之后迅速关机。

  此外,陈某以同样的手段实施诈骗5起,涉案金额3万余元。

  另一起案件的犯罪手法更让人防不胜防。犯罪嫌疑人毛某是一家商场的收银员,在工作中,毛某发现很多顾客将用完的商通卡随意丢在收银台上,而有的顾客结账后拿着卡就走,不再查询卡内的余额。于是,毛某等顾客用商通卡结账时,偷偷用自己收集的废卡掉包顾客有余额的卡。仅去年11月,毛某就侵吞顾客商通卡余额3000余元。

  毛某说,她至少诈骗了五六名顾客,但直至案发,只有2名顾客发现问题报案。

  据检察官介绍,近年来,用克隆、掉包购物卡的方式进行诈骗的案件不在少数,犯罪嫌疑人大多在20至30岁之间,高学历的超过六成。这些有头脑的嫌疑人更容易钻购物卡的漏洞犯罪。商家滥发购物卡获取大量资金的同时,却并不开展回收业务,让“市场”自然形成了收卡、换卡的“交易圈”。而购物卡虽然有些可以上网查询,但对于克隆、掉包的卡,基本上只有在支付时才能辨别真假,这种漏洞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

  检察官建议,应该严格控制各大商场购物卡的发放范围,实行消费登记制,规范退卡及回收制度,缩小通过兑换、换卡进行犯罪的空间。同时,公安、工商执法部门应共同出台操作性高、针对性强的管理办法,共同遏制“黄牛”倒卡、换卡引发的刑事案件。J001



阅读完标题为(购物卡交易存漏洞 案件多发)的文章后,{www.bjxxg.cn}小编为大家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千万不要错过哦! (责任编辑:北京纪事)